据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10日披露,1-5月家用电器行业运行良好,其中房间空气调节器生产增长高达19%。
生产方面,1-5月份家用电冰箱累计生产3949.6万台,同比增长10.5%;房间空气调节器累计生产8252.3万台,同比增长19%;家用洗衣机累计生产3143.6万台,同比增长4.4%。
值得关注的是, 5月当月房间空气调节器生产1870.6万台,同比增长24.6%。此外,家用电冰箱生产848.5万台,同比增长6.3%;家用洗衣机生产586.7万台,同比增长2.6%。
销售方面,1-5月,家电行业产销率95.5%,同比增长0.5%;累计出货值1723.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3.9%。其中,5月当月,家电行业产销率95.4%,同比增长1.2%;出货值379.4亿元,同比增长13.2%。
此外,家电行业经济效益显著。统计显示,1-5月家用电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429.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9%;利润总额390.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6%。
从全球产能分布来看,2015 年冰箱冷柜的全球产销量约为 1.8 亿台,产能高度集中在亚太乃至中国地区,其中中国冰箱冷柜的产量超过 9,300 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 51.3%。印度、墨西哥、泰国、土耳其和韩国分别以 6.2%、5.0%、4.3%、4.2%和 3.8%的产量占比分列第二至六位。前六大生产地区中亚洲占据五席,合计占比高达70.1%,是全球冰箱的主要制造地。
2004年以来,我国冰箱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冰箱总产量从 2004 年的3,007.59万台增长至 2016 年的 7,458.30 万台。在前几年下乡及节能补贴等政策的连环刺激下,高速增长过后规模逐渐趋于平稳。受政策退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冰箱行业整体规模保持稳定,而结构升级将持续。2014年,我国全国居民家庭平均百户电冰箱拥有量 85.5 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 77.60 台 。2015 年,我国城镇家庭平均百户电冰箱拥有量 94.00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百户电冰箱拥有量 82.60 台。另一方面,虽然 2014 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滑明显,致使大家电普及需求有所降低,但是消费升级的需求使冰箱产销量继续保持高位;2015 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品房销售活跃度不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冰箱市场持续下滑。受出口因素拉动,2016 年我国冰箱销量小幅上涨。
随着各项家电消费刺激政策的推出,我国冰箱行业从2010 年的高速发展期进入了调整期,但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冰箱行业正从政策刺激的消费增长模式向消费升级模式转型。大容积、变频、风冷、多开门冰箱更加适应现代人一次性大量购物的消费趋势,以及现代人追求省电环保、注重精细管理和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生活的方式。趋优消费理念使我国冰箱消费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且对高端家电的认知和需求正逐级向基层消费市场传递。
2013年我国多开门、大容量等中高端冰箱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2013 年1-10月我国冰箱市场三门、多门、对开门冰箱占比达到 48%,同比增长 17.5%,变频冰箱市场份额提升至 11.3%,在消费旺季的 7 月,4000-4999 元价格段冰箱销量2013 年较上年同比上升 21.0%,7000-8999元价格段冰箱同比上升 23.6%。2014年 1-11 月,多门、对开门冰箱零售额份额同比增长 5.9%和 3.2%,400L以上容积段冰箱零售额份额同比增长 8.6%。2015 年 1-9 月,单门、两门、三门市场零售额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十字四门冰箱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 45.8%。 2015 年 1-11 月,在十字冰箱市场中,600L以上的十字冰箱零售额份额已由 2014 年的 18.7%上升到 2015 年的26.3%。 近年来,我国冰箱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量从 2005 年的 1,222.19 万台增长至 2016 年的 2,685.20 万台。冰箱出口市场成为我国冰箱销售的重要市场之一。
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的冰箱逐步普及,另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市场金融危机后被压抑的需求逐步释放。
随着商业冰柜市场的不断细化,产品类型越来越多,冰柜市场正朝着定制化、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冰柜市场近年来增长趋于平稳,2014 年内销量同比下降 6.60%,2015年内销量及出口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受内需和外销的双重拉动,2016 年冰柜产量达 2,272.30 万台,同比增长 12.21%;销量达 2,268.10 万台,同比增长 12.39%。
从全球产能分布上看,随着全球行业向中国转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冰箱压缩机生产大国,全球冰箱压缩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供给。一般而言一台冰箱或冷柜配一台压缩机,因此,2015 年全球冰箱冷柜压缩机产销规模和整机一致也在 1.8 亿台左右。其中,中国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2,367.50 万台和 12,450.40 万台,均占据全球市场的 69%左右。相较冰箱冷柜整机成品,压缩机的生产集中度更高医疗电器资讯,中国已成为全球冰箱冷柜压缩机的核心生产国。同时,在前期产能快速扩张和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中小冰箱压缩机制造企业因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短板,生存压力增加,导致压缩机行业整体集中度一再提高。2015 年,我国冰箱压缩机行业前六家厂商(、东贝、安徽、广州万宝、钱江制冷和北京)的产量占国内企业总销量的比例已经超过 80%,占全球总销量的比例约 56%。其中,及其子公司 2015 年产量达 3,880 万台,产量为 2,404 万台 ,钱江制冷销量达1,500 万台,安徽销量约 1,400 万台,仅四家就占据国内 73%的销量规模。
而从未来发展来看,行业集中度未来甚至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冰箱压缩机向小型化、高效节能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技术优势和国内国际市场优势的大型冰箱压缩机制造厂商将更受益。
从国内市场上看,由于下游冰箱冰柜产量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冰箱压缩机的产能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能效机型逐步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我国冰箱压缩机出口区域逐渐从欧洲、中东、南美向土耳其、俄罗斯、印度、伊朗等新兴国家拓展。以为代表的国内主要压缩机生产企业收购境外著名压缩机生产企业也说明了我国冰箱压缩机行业在全球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的意愿。
过去几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冰箱压缩机出口量快速增长,出口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冰箱压缩机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 年,我国冰箱压缩机出口量同比增长 7.46%,但由于出口均价持续下滑,出口额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 年,我国冰箱压缩机出口量达4,481.70 万台,同比增长 17.73%。
2016年我国变频压缩机出货量 1,328.2 万台,同比增长46.60%,但是占整体冰箱制冷压缩机的出货量仍然不足 10%,目前搭载变频压缩机的高端冰箱应用仍然有限。但是从变频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近 80%的变频比例来看,随着成本控制水平、工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冰箱变频的大规模应用是必然趋势。中国协会发布的 2015 版中国家用电冰箱产业技术路线 年变频冰箱市场占比 30%,2025 年达到 50%的行业目标。同时,相比定频产品,更高的利润率也有力地推动相关企业向变频化生产体系转变。因此,对于、等国内冰箱压缩机领军企业而言,扩(新)建变频压缩机、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需求量也是必然的选择。
冰箱压缩机电机的制造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机制造企业投资的电机制造企业或生产线,另一类是专业冰箱压缩机电机生产企业,通过行业配套协作方式为压缩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
在两类企业的竞争方面,随着冰箱压缩机电机产量迅速扩大,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冰箱压缩机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压缩机制造企业“大而全”的制造模式难以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逐步形成“压缩机厂商+专业零部件厂商”的配套体系,冰箱压缩机电机的产能向更具专业优势的电机配套企业转移。
针对专业冰箱压缩机制造企业逐渐形成三类不同风格的制造商,一类为采取渐进式投资、多品种、技术型厂商;一类为大规模投资、产能扩张型厂商;另一类为针对市场空隙的中小型厂商。由于压缩机电机是压缩机的核心部件,压缩机电机的供应和质量直接影响压缩机正常生产和产品稳定性,为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绝对依赖,大型压缩机企业一般会与 5 家以上的电机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其中 1-3 家占据主要供应商位置,取得该家压缩机企业 50%上的电机采购量,而需求较小的低档电机或者特殊规格产品则由一些中小规模供应商提供。这三类供应商在行业中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
在家电市场出现需求放缓之际OB彩票,家电企业也在八仙过海,不断挖掘新的利润空间。前两年,“全面二胎”政策刚一锤落音定,家电行业就沸腾不已,认为母婴家电将是一片新蓝海,有望迎来爆发期。然而,与期望的爆发局面相悖的是,母婴家电市场并未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实上,与目前儿童家电噱头多、实用性不足、概念大于实质等尴尬情形不同,母婴家电产品更具实用性,且不乏需求土壤。
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使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达1846万,同比增长11.5%,母婴产业迎来了人口红利。21世纪经济研究院预计,受出生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未来5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预计将以每年不低于16%的增速增长,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
虽然目前母婴家电触达用户的力度还有限,但它仍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赞誉。记者在京东商城随意搜索“母婴家电”关键词时看到,海尔某款母婴好评度高达98%,小白熊温奶器8.9万+的评论中,好评度也达97%。当然,其间也掺杂着有吐槽产品的评论,如小白熊温奶器近9万的评论中有差评800余条,但总体来看“褒”遥遥领先“贬”。
然而,乐观面中也难掩大局冷淡之况。母婴家电虽遇政策利好,也拥有一小众拥趸,但近两年来仍然不温不火,始终未能迎来爆发式发展。
产业经济观察家洪仕斌对记者表示,母婴家电内在消费需求长时间没有旺起来,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另一方面也源于这个细分领域标准、规范未能建立起来,消费者存有安全担忧。而对于母婴产品,消费者对其安全与否又尤为在意,所以导致那些未接触过母婴家电产品的消费者,会选择“丢车保帅”,对其“敬而远之”,以此“绝缘”它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的确,从目前来看母婴家电行业生态还不十分完善,品牌集中度低,行业杂牌丛生。据悉,当前入局母婴家电领域分羹者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延伸其固有产业链的母婴品牌,第二类是综合类家电品牌,第三类是本身以母婴家电产品起家的专业品牌。虽有“三路人马”雄心勃勃“杀入”母婴家电战场,但迄今为止中尚未有一方占绝对性优势。
“即便大家都认为母婴家电非常有市场前景,但它目前仍然处于导入期阶段,消费者对其产品及品牌都未能形成标签化的印象。何谓标签化印象?譬如提到大家就能想到九阳,提到就想到美的,但目前母婴家电还没达到这种程度。”洪仕斌表示。
诚然,二胎政策的落地对母婴家电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但洪仕斌认为,真正能把母婴家电产业催熟的一定是国民消费指数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认知。“与那些进入等个护领域的企业一样,母婴家电要想打开发展局面,当务之急是要提升消费者的认知。”
“做这样的产品如果不能快速引爆、快速普及,就很(煎)熬。”洪仕斌称,母婴家电要破局而出,最好的方法是综合类家电品牌以战略板块布局的形式快速进入母婴家电领域,不断培养消费者的认知,使这个市场发展壮大。“待做大市场之后,行业存有的技术门槛也会随之被消除,进而提速该产业的发展。”
记者梳理母婴家电市场发现,近年来虽陆续陆续也有主流品牌推母婴家电产品,如三星爱婴煮、太阳雨母婴,具有母婴专区的tcl一体变频风冷等,但这些品牌推出的母婴家电产品都非常有限。相较之下,海尔算是在母婴家电领域“出拳”最多的家电品牌。仅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海尔推出的母婴家电产品便一波紧接一波。
3月,海尔推出了针对宝宝衣物清洗烘干的产品;5月18日,海尔成套婴童亮相,产品涵盖、空气、洗衣机、等4大类11种母婴专属电器;6月,海尔旗下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发布成套高端母婴家电婴·爱套系,涵盖自由嵌入六门冰箱、双子云裳及紫精灵洗衣机、云鼎空调、母婴冰吧、智慧家电5大品类家电,同期还发布了无压机母婴冰箱。6月26日,海尔发布母婴空气套装系列……
事实上,除了紧锣密鼓地发布不少母婴家电新品之外,海尔还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垦荒”母婴家电市场,频频与母婴行业标杆级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记者了解得知,日前海尔集团专卖店事业部与新国货母婴品牌“爸爸的选择”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母婴领域用户大数据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此外,6月28日,海尔家电定制平台众创汇参与发起大型母婴社群活动暨“魔法妈咪学院”开院仪式,联手母婴社群达人、育儿领域资深专家,将海尔母婴家电产品更多、更有效地触达消费者。
在母婴社群生态圈、母婴社群达人以及海尔众创汇定制模式的三重加持之下,综合类家电品牌海尔正在奋力凿开母婴家电的市场缺口。随着巨头海尔的深度入局,母婴家电行业或如行业观察家所料将有望开启发展新局面。
7月10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7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16亿部,占到了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5%。在国产品牌手机的攻势下,国外手机品牌仅占了不到10%的份额。
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同样证实了这一趋势。IDC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0.8%,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均超过苹果,占据销量前三甲OB彩票,苹果和三星等国际大厂在中国的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但是占据了高额出货量的国产手机却并不能笑到最后,因为供应链受制于人,最终只处于“薄利多销”的境地,赚些辛苦钱。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为537.72亿美元,其中苹果利润为499.97亿美元,占比高达79.2%;三星利润为83.12亿美元,占整体14.6%;华为营业利润为9.29亿美元,占比1.6%;而OPPO营业利润为8.51亿美元,占1.5%;vivo营业利润为7.32亿美元,占比1.3%。
今年第一季度,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全球手机厂商利润数据显示,即使苹果在走下坡路,但它一家依然赚走了手机市场83.4%的钱,比去年赚的还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三星虽然低于上年同期的21.9%,但也达到了12.9%。而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厂商的利润均不高。OPPO的运营利润份额为4.7%,vivo为4.5%,华为只有3.5%。
对于中国手机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之痛。一部智能手机的重要元器件组成包括芯片、屏幕、内存、闪存、摄像头芯片等,几乎全被国际大厂垄断,中国企业并没有发言权。在强劲的需求带动下,上游厂家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出货量大的国产厂商最终只是处于“薄利多销”的境地。
在手机芯片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整个安卓手机芯片市场主要被高通、联发科、三星和华为海思四家瓜分。其中,高通骁龙芯片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成为三星和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旗舰机的首选,其芯片供应数量总占比超过了50%。紧随其后的是联发科和三星,而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排名第四,数量总占比近6%OB彩票。
而在手机屏幕方面,OLED面板一直以来都主要由三星显示器一家主导,虽说京东方、国显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国内面板厂商开始加大生产规模,但国内面板厂商在这方面产量偏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三星仍占据智能手机行业OLED屏幕市场的90%以上。而三星除了给自家旗下的产品供应以外,业内还有消息传出,苹果与三星新增了6000万块OLED面板的供应合同,加上去年底的供应数量,总计供应达到1.6亿块。这就意味着,三星OLED面板的产能基本被苹果和自身包办了。
事实上,三星不仅在屏幕市场算无冕之王,其在内存和闪存方面也拥有市场定价能力。从供应端看,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NAND闪存颗粒的厂商有很多,但仅三星、东芝(Toshiba)、英特尔(Intel)、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和闪迪(SanDisk)六家,就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闪存市场。
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以SSD固态硬盘为代表,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U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整个内存行业,开始缓慢涨价。进入2017年后,涨价的势头并没有停止,整个存储行业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幅涨价潮。6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线下走访十多家销售商家以及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大幅涨价的原因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涨价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应商有意为之。
目前来看,在手机屏幕方面,基于OLED显示屏的产能受限于创新不足,尚未完全释放,而摄像头无疑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追逐的亮点。
今年以来,各大手机厂商几乎都发布了新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品的亮点大都集中在拍照方面。在华为带领的主流双摄需求下,金立甚至率先将目光放到了四摄。
有数据显示,目前较大的摄像头芯片供应商主要有八家,分别为索尼、三星、豪威科技(OV)、格科微、思比科、比亚迪、海力士和奇景。其中,国内厂商豪威科技主要生产入门级和中端的摄像头芯片;三星主要为自家智能手机供货,而索尼则主要专注于中高端手机。
索尼由于其极高的画质和先进的功能,几乎所有厂商都对索尼的摄像头芯片趋之若鹜,诸如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终端品牌旗舰机型上无一例外。“索尼摄像头芯片在高端手机市场中处于寡占地位,目前索尼在该领域占有将近50%的市场,几乎每家手机厂商都想用索尼的产品。”一位不便具名的电子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但是在索尼摄像头芯片供应量有限的前提下,导致其向二级客户供货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上述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地震之后,索尼肯定会优先供货给主要一线品牌。买不到索尼的话,就用三星跟豪威科技的图像传感器。”
受益于掌控手机50%左右成像传感器市场的优势,索尼2016财年的整体业绩大幅好于预期。2017年4月28日,索尼公布了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的整体业绩,财报显示,2016财年索尼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6033亿日元,营业利润为2887亿日元。
与高端市场相比,低端摄像头芯片市场几乎被国产芯片厂商瓜分,其中,格科微可谓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约七成。但随着低端产品利润日趋下降,格科微、思比科等厂商近年来也不得不拓展中高端市场。不过,想要切入格局相对稳定的中高端市场并不容易。此前,为彻底打开5M摄像头芯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格科微曾将5M 1/5芯片单价由0.82美元降低至0.73美元,而当时其他厂商同规格芯片单价均在0.8美元以上。
随后,作为格科微竞争对手的思比科也发出产品降价的消息。同样是5M1/5芯片,思比科则在格科微降价的基础上再次将单价降低至0.7美元。格科微及思比科两者的大幅降价让摄像头新品市场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据上述电子行业分析师透露:“索尼摄像头芯片的单款产量大,可以压造成本,以半导体的行业水平来看,公司的毛利应该在七成左右,而国产摄像头芯片厂商一般都生产中低端手机部件,毛利应该在四至五成。事实上,三成以下可能就赚不到利润了。”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一季度曲面显示器整机需求急剧下降,整机出货量30.3万台。二季度面板厂与整机厂增加对曲面显示器的促销力度,预计曲面整机出货量47.2万台, 市场渗透率11%,QoQ环比增长约57%。
一、 网咖市场:2017年换机需求减弱, 31.5”曲面显示器出货量下降。
中国网咖市场换机产品主要是31.5”FHD曲面产品,2015年换机数量约600万台,2016年换机数量约550万台。由于网吧向网咖转型发展速度过快,2017年网咖行业开始洗牌,导致网咖数量减少,对网咖显示器需求冲击较大。尤其在网咖市场占有65%份额的31.5”首当其冲,2017年换机需求大幅减少。
面对网咖需求缩减,面板厂与整机厂正在互相推动,希望迎合中国电竞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推动中国曲面显示器市场与电竞市场同步增长。曲面显示器的性能上看,曲率半径已由3000R缩减到1800R,环绕效果加强,尤其对于电竞玩家,曲面已成为标配参数。
中国消费类市场显示器需求主要尺寸是21.5”和23~24”,其中21.5”占比40%左右,23~24”占比25%左右。而曲面显示器主要尺寸是23.6”、27”、32”,平均尺寸偏大,与中国消费类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面板厂已开始在中国显示器市场加强中尺寸曲面的推动,这将会大大提高曲面整机的市场渗透率。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目前曲面显示器市场以23.6”、27”、31.5”为主,但受到平面和QHD产品两面夹击,尤其31.5”QHD与31.5”FHD曲面竞争尤为激烈。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显示器市场31.5”QHD显示器价格比FHD曲面低10%。
曲面与平面显示器相比是外部造型的提升,而QHD与FHD相比是画质画面上的提升。随着电竞游戏片源分辨率的提升,消费者对画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如何维持曲面市场竞争力,曲面显示器市场和产品策略亟待调整。
屏幕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如今已经随处可见。殊不知,看似平常的显示产业背后,却曾上演过一场场血淋淋的“殊死搏斗”。20年的产业变革,让日本这个液晶时代的缔造者走下神坛,世界第一的位置由韩国取而代之,而在砥砺前行数十年后,中国显示产业终于开始崭露锋芒,并逐渐成为全球显示产业重心。
鼎盛时的日本在显示市场独领风骚,揽下全球9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坐拥”9大国际知名品牌,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夏普、爱普生、日立、东芝、三菱、三洋和NEC等。不过受到日本自身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日本显示产业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但在技术上依旧保持了一定优势,尤其是上游的材料、设备和零部件等产业配套依然是全球最完善的市场。日本面板厂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整合,被赋予了扭转颓势的使命,而前不久JDI与JOLED两家显示企业合并的消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JDI成立于2012年4月,是由索尼(Sony)、东芝(Toshiba)、日立(Hitachi)的小型液晶部门整合而成;JOLED成立于更晚的2015年1月,是在索尼、松下(Panasonic)在OLED合作项目终止后,相关人员组织成立。在奥维云网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研究副总监李臣看来,如果二者合并,则日本显示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将希望寄托于一家企业,地区内部竞争不充分,并不利于日本显示产业的发展。
从地图上看,全球面板“输出”地全部集中在了东亚,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而的四个地区,上演了一场场上游显示产业的“现代战争”。在技术趋势再一次从液晶转换至OLED的当下,韩国以绝对优势成为显示产业第一大国,如今韩国占据全球OLED面板99%的市场份额,其中D在大尺寸OLED面板一家独大,而三星则几乎垄断了所有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记者,现阶段面板行业正处于技术更替的时期,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韩国之所以在OLED技术上比较领先,是因为早在2000年左右韩国企业就已经投资研发,所以在技术上要领先于其它地区。
苹果下一代 8采用柔性AMOLED显示屏幕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苹果舍弃日本JDI,由三星提供OLED手机屏幕,苹果的决定,不仅加速了整个面板产业由LCD向OLED技术的快速替换,更是进一步拉开了韩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距离。兴起于2000年后的台湾显示产业,一度成为仅次于韩国的面板生产地,却同样在这场技术更替的大战中败下阵来。大客户苹果在2017年的供应商名单中将所有台湾企业一并剔除,更是给台湾显示产业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李臣告诉记者,目前台湾地区正在布局另外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Micro LED,它是将传统LED通过矩阵化、微缩化后,定址、巨量地转移到电路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积技术生成保护层,形成微小间距的LED,显示能力方面,它与传统LCD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甚至有望超越OLED显示技术,但是受制于工艺、成本和制程良率等影响,大规模的商业化还尚需时日。
另外,台湾面板产业曾上演的一部“攻心计”让人“心寒”,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面板厂家陷入困境,2009年上半年,工信部、国台办组织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赴台湾采购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然而,台湾却以低价卖给韩国,韩国再通过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操纵面板价格,再转手以高价卖给大陆后从中获利,致中国面板价格涨幅达到30%以上。
中国曾一度遭受面板行业没有话语权,市场被日本、韩国、台湾支配的尴尬境地,在CRT显示时代,中国大陆在严密的技术封锁下更是数十年寸草不生。在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看来,如果彩电企业没有自己的显示技术和上下游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就容易受制于人,而TCL投资华星光电,布局上游面板产业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我国从国家层面下决心部署自主的显示产业,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平板显示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明确要求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2003年2月,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液晶业务,终于结束了我国的“零”屏幕时代。在经历数十年的追赶之后,全球显示产业重心正在慢慢向中国倾斜,随着液晶面板产能逐渐释放以及OLED技术的全面布局,中国显示产业正在实现从零到有,从有到强的逆转。
也正是国内厂家的“奋力厮杀”,倒逼国外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降,使“随处可见”的屏幕以更低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中,中国企业不懈努力,不仅赢得了市场,同时也赢得了尊重。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韩国的全球第二,但产品大多定位中低端,同时在新型显示技术方面更是远远落后于韩国,此外,在被富士康附能之后,“新”夏普以及其背后的整个鸿海集团,在全球显示产业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继续在奔跑中思考,在压力中前行。
过去的几年是LED显示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造就了一批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在此期间,LED显示行业也赢得了空前的关注,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为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行业高速前进装置了引擎。
然而,资本的根本属性注定他是不会雨露均沾的,利润是资本的唯一目的和底线。这就造成了行业里的许多企业并没有得到资本的扶持,如很多即使挂牌了新三板的企业,也并没有融得发展资金。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资本的口味,看他们到底愿意青睐什么样的企业。
最明显的一点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都是行业里的优质企业,上市给企业带来了口碑和公信力,上市要求的规范经营也能降低资本的担忧。同时,股市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自我展示平台,能吸引到资本的注意,这和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LED显示应用行业新三板上市企业已有近二十家之多,但其中融资成功的企业极少,我们总结了几个原因:资本对LED行业投资热度有所下降;企业的创新力、活力,市场开拓能力不够;管理规范性欠缺;抗风险能力低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混乱,利润不高。
那么,资本为什么要更青睐于上市企业?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简单明了的问题,却也是非上市企业又想获得资本融资所必须研究的问题。上市公司抛开其小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还有什么原因是资本愿意投资的?想来不外乎上面所提几点。LED显示行业里,企业年利润少于营销总额的15%,是相当危险的。当一家企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下来,结果钱却不知道赚哪去了,尽管我们把企业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很好,但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资本,谁敢冒险?小企业生存才是根本,强大的业务能力几乎就是命脉。利润,回报,是资本运作的唯一动力。一家连生存都有问题的企业,给不了资本安全感,也给不了资本渴求的利润。所以,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要获得资本青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企业要有创新、研发的实力。比如洲明科技、利亚德等。这类公司有主流产品优势,是资质优秀的白马股。在小间距风靡之前,利亚德不见得就比哪家大型公司强多少。但是利亚德靠着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站在小间距的风口完成了蜕变,实现了逆袭。利亚德自2014年以来,每年都以10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率爆发式增长。这样的企业,会缺乏资本的关注吗?显然不会,可见企业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也是吸引资本的重要筹码。
最后是走差异化、细分化路线的企业。有人做异形屏、有人做COB,有人做玻璃透明屏,还有企业主攻创意显示领域,这些细分市场虽然比较小众,但他们的利润都非常的可观,一旦体量做大或是市场扩大,马上便会吸引资本的关注。近期奥拓电子并购立翔慧科,重新成立新公司奥拓立翔便是很好的例子。立翔慧科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创意显示为企业发展主业,他们也给行业带来了无数个极具艺术价值的显示艺术品,尽管营销总额并未像大型企业那样亮眼,但其项目利润极行业影响还是相当不错,这相信也是奥拓与其联姻的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几乎都符合以上的特征。如三安光电这样的老牌企业,有资历,有口碑,数十年一直站在行业前列,不仅游资愿意炒作,金融机构也非常乐意持有。LED显示行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市场体量还很小,上市公司也不多,而且大多数是近些年才上市,并没有资历上的优势。在资本市场,资历、技术、实力就像是夜里最耀眼的烛光,这些都是制造利润,资本获得回报的根本。想要获得融资的企业,尤其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不具备其中至少一两样,又怎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呢?
蓝牙技术联盟董事会负责管理蓝牙技术联盟,在让蓝牙技术实现简易、安全的连接,成为每年产品出货量高达30亿单位的全球无线标准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蓝牙技术联盟执行董事Mark Powell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蓝牙技术发展历史中的这一关键时刻迎来van Bokhorst先生与Turon先生加入董事会。目前,蓝牙正在全力以赴地为实现mesh联网功能做好准备,此举将有助于加快楼宇自动化、传感器网络、以及工业物联网等新市场的成长,二位新董事在技术、行业与标准开发等方面的广泛经验对我们来说极其宝贵。”
Ruud van Bokhorst先生负责管理飞利浦照明无线网络计划“标准与规范(Standards & Regulations)”部门,负责制定飞利浦照明创新部门的无线网络标准化路线图。van Bokhorst曾引领改革,与竞争对手进行商业谈判,带领专家团队,建立了跨多学科、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桥梁。除在蓝牙技术联盟中的新角色外,van Bokhorst同时在照明和楼宇自动化标准化机构担任领导职务,包括Fairhair联盟秘书长与全新D?LI技术组织DiiA总经理。
Martin Turon先生为谷歌、Nest Labs无线架构师,并专注物联网平台与嵌入式低功耗无线产品。Martin Turon先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和标准开发方面拥有13年以上的经验,并在资产跟踪、环境监测、结构监测,以及家居等垂直领域引领了技术商业化进程。
新董事成员加入后,蓝牙技术联盟董事会将包括以下成员公司:苹果、AwoX、爱立信、谷歌、英特尔、联想、微软、诺基亚、飞利浦照明、极地和东芝。
众所周知,中国照明行业伴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目前LED行业产能严重过剩,3万多家企业分食市场。市场充斥着大量低廉、劣质照明产品,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照明市场需求。
供给侧改革将加快LED行业低端、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行业洗牌。那么,照明产业的有效供应和发展新动力在哪里?
一是外贸,全球经济还在指望中国;二是投资,经历了自2008年的投资驱动刺激之后,投资已经进入到挤出泡沫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为近一年半以来最高值,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77.2%。
内需消费的崛起,正在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消费升级阶段,人们对精神消费、对品质生活的消费需求在逐步上升。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和发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集中化。产业集中程度越来越高,50亿俱乐部成员在增加,比如欧普照明、飞乐音响、木林森股份、雷士集团等;
品牌化。一线品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发明显,二、三线品牌的优势不断弱化;
跟随品牌。未来,随着资本竞争的加剧,大品牌在资源、渠道方面的优势将越发明显,小品牌的市场空间将被不断蚕食,跟随大品牌,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产品升级。自上而下的供给侧改革,和自下而上的第三次消费升级,将加快廉价、劣质照明产品的淘汰速度,促进产业往中高端方向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高品质照明产品、接入家居系统的照明和按需照明等,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网融合。过去10年,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对线下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未来10年,纯电商模式已经发展到高点,线上线下趋于统一,场景式、体验式消费是新的趋势。
强化服务。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打破产品的硬软件边界。包含照明在内的家居、社区等系统性产品将成为主流,在生产与服务剥离的商业模式趋势下,照明经销商应该加强在消费端的服务能力,提升自己在厂商和终端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上受新一轮国际政策以及消费升级影响,照明有望成为照明产业的有效供应和发展新动力。而如何从照明过渡到家居?这是近两年鸿雁研究的课题———以面板为终端,打造“全屋”产品力。
前不久,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施行,给中医药产业献上了一份大礼,分析者认为,它释放的诸多政策红利,将再掀研发热潮,对万亿元的中医药市场产生影响。
实际上,2016年的中药市场表现得差强人意。以最具代表性的中成药为例,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中成药进口3.2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0.57%,与之相反,全年出口却不容乐观,出口额为2.25亿美元,同比下降13.94%。差势明显,问题出在哪?
根据中国工业信息中心CPM数据库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已上市的中成药共有4个品种,可谓“屈指可数”。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共9702个,竞争态势激烈。
另一方面,CFDA批准进口的中成药有49个,其中45个品种在国内尚未被批准国产。国内研发缺口仍然存在。
从剂型分布来看,CFDA批准生产的中成药中,排名前三的胶囊剂、片剂和丸剂出现了生产“白热化”的现象,分别占了20.1%、16.4%和14.9%,超过总数的一半。而剩下的品种剂型大多分散,市场蕴藏着较多的机会。
近2年来,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的中成药临床研究共 75 件。每年申报趋势平稳,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成药市场仍有可期增长。
在CDE共受理的中成药中,包括爱宁乳液型注射液、白龙酒等在内的56个一类新药最为惹眼。在中药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大气候下,优质的创新药物一定是冲在最前面的。
本月初,《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再一次释放了中医药发展利好。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走出国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昆明这个中药材资源富足之地,在7月4-6日召开的第12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暨2017年全国周期间,国家中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在中医药发展主论坛上作《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的主题报告。在他看来,中医药自古以来便有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基础。“在‘一带一路’规划中,中医药行业是大有可为的,在推进相关工作的时候,进展也比较顺利。”
“我们对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发现,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不少国家都有传统的医学基础。”吴振斗具体分析,东亚地区对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大多数国家把传统医学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享有相同的地位,互为补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南亚地区中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民众基础,大多数国家已对传统医学、中医学进行立法,当地传统医药资源丰富。南亚地区大多数拥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且设立法律进行管理,传统医学不但受中医影响,而且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也受印医影响,并崇尚印医。中亚地区由于饮食结构的原因,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比较普遍,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有普遍疗效,因此被中亚居民广泛接受和青睐。由于大多数国家经济欠发达,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中,对中国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依赖比较大。
在西亚地区,情况则较为特殊,其传统医药历史悠久,也有法律法规,但其医疗体系以现代医学为主,受欢迎的是有保健、强壮、减肥、美容功效的中成药。但是,当地主管部门对治疗性药物管理严格,而作为则容易进入西亚国家市场。“所以中国中药要大规模进入这一市场,还需要克服技术和政策壁垒。”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医药存在强烈的需求这一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此前也联合印发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迄今为止,我国与外国政府和地区组织签署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搭建了一个稳固的交流平台。
当前,中国已经启动了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好“一带一路”海外中医药中心;对内,正在并已经建设了一批国内示范基地。“我们还把中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区谈判。据估算,遍及全球的中医药服务市场每年的服务产值有5000亿美元。所以,大家不要愁没有走出去的机会,而是要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依旧存在挑战。“我们的外向型合作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还有可能面临中医药地位被补充替代的风险。”
这里主要存在均衡、标准、立法和国际化团队的问题。即立法程度不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学和国际标准规范尚待建立,中医药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进展缓慢,面向国际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队伍缺乏等具体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状,吴振斗也提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沟通。在政策沟通方面,要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为与沿线国家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资源互通方面,则要依托中医药优势为沿线民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共享中医药资源;通过扩张中医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来做到贸易畅通;在科技联通方面,支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研究制定中医药国家标准;最后,还要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传播中医药文化,做到民心相通。
针对这些主要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打造一些重点项目。如在沿线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依托国内各类中药机构,开展外向型能力提升建设,形成海外中心“内外联动”的示范效应;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体系,搭建国际标准;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展览,促进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等。
“我们也支持各省市根据自身特色旅游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品牌。”吴振斗说。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医疗器械注册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新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拥有40多个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超过200个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等。
另据了解,我国的医疗器械审批工作也进入了快速通道。2016年 10 月,CFDA发布了医疗器械有限审批程序,对诊断或者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病和专用于儿童临床急需等医疗器械,以及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批,现在已经有产品陆续进入到优先审批通道。
在不久前第十届中国(国际)医用耗材大会暨中国医疗产业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表示,当前医疗器械产业进入了增速换档、结构优化的新常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不断呈现。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愈发关注,各国也更加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周惠指出。
其中,近五年来,我国医用耗材贸易突飞猛进,产品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转变,制造模式从贴牌生产转型升级向原始设计制造商方向转变,进出口额也在逐步扩大,由2012年的75.86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86.2亿美元。
不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国际市场,我国医用耗材已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与竞争加剧导致市场调整,我国医用耗材在2016年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企业间的价格战日益加剧。
目前,医用耗材产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低价竞争情况却屡见不鲜,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整体价格下降,利润空间降低,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经营均遇到了较大挑战。从整体来看,未来中国医用耗材市场竞争激烈,而医用耗材产业的结构升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疗器械行业一般被视作医药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所以,国家出台的有关医药行业的政策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现在,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处于转型和整合期,这一阶段其实就是加速优质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过程。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2016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实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979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957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366家。对比2015年的统计数据,仅1年时间,就有186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拟)注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为什么短期内就有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消失?笔者认为,除了医疗器械企业自身因素外,与国家诸多相关行业的政策变化也有着很大关系。
2016年,国家在医药行业推行营改增、“两票制”、降价、加速医改等方面力度加大,诸多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营改增将短期内增加医疗器械流通企业的税负,即适用税率由营业税的5%,调整为增值税的11%。这样一来,流通企业会把税负的压力向生产企业和器械价格上转移,造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本加大和医疗器械销售价格上升,影响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和提升器械销售难度。
一些销售模式是“高开高返”的医疗器械企业,则面临巨大的财务处理和财务成本压力,利润和竞争力会逐步减弱。
营改增对实力较强,财务应对能力强的大中型医疗器械企业,其实影响是有限的,可能还会更有利于其发展。
“两票制”对医疗器械企业影响最大。首先,现有的渠道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诸多依靠全国代理或大省级代理完成经营的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现有的依靠大代理商销售渠道策略和商业策略会被完全颠覆,而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没有较多优质临终端(最接近医院的商业)的纯销商业资源,他们短期内会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会因为“两票制”消失,进而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商业合作伙伴选择困难。
其次,“两票制”会推高医疗器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生产企业不仅要应对临终端的票据外的利润要求,还要满足中间商、销售人员提成以及医院方面相关费用提成等诸多利益分配,在增加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运营合规性风险。
无论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还是县级医疗体系改革,招标采购、统一采购、联合采购或挂网采购,都直指医疗器械价格。不管是高价耗材,还是普通耗材,甚至检验试剂和后期维护,都面临降价趋势,如浙江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政策降价幅度达30%。
总体上看,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资本运作及联盟、合作或股份运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和研发水平,逐步从产能落后的低研发、高仿造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稳定的发展态势,才是正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OB彩票OB彩票
公司名称: OB彩票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sdhkgccl.com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